新能源“补贴”后如何“发力”
在“两会”结束后,有望最快推出的政策是新能源汽车“十年大纲”——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(2011-2020年)(简称《规划》)。根据目前已公开的细则,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,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。此外,还有两大要点,一是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要达到世界第一;二是确定电动汽车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。
据悉,《规划》最早将于3月出台实施。在2010年密集的“补贴”政策出台后,新能源将面临如何真正起步的问题。业内专家表示,当务之急是形成市场运营模式的问题。这将涉及到成本、便利性、电动车的档次问题等等电动车量产前必须完成的市场培育工作。
但对车企而言,“钱”的问题仍首当其冲。在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的提案中,最引人注意的就是《关于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建议》。
而来自地方政府及车企的规划目标来看,在现有补贴政策到位后,上马新能源车产能的热情也远超过了对技术和市场的开发力度。
按照 《新能源规划》,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,其中第一阶段(2011年到2015年)的目标市场保有量为超过50万辆。但根据已经披露的全国22个省市的十二五规划显示,到2015年,中国的新增新能源产能将超过500万辆。这意味着,未来五年,当欧美各汽车强国尚处在前期研发和市场培育阶段时,中国的新能源则将“超速”进入新能源的“产能爆发期”。
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将集中在新能源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。按照 《规划》,到2015年,动力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要实现自主化,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。
据悉,针对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“技术空心化”问题,新版《汽车产业政策》的修订稿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作出明确规定,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关键总成和基础材料的合资企业里,中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应低于50%。有消息称,由于引发了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的外资品牌关于知识产权的担忧,最初拟定的新能源核心知识产权须由中方掌握的规定在最终版本的《汽车产业政策》里将被删除。
在政策的全方位保驾护航下,新能源市场能否理性启动,这将是 “两会”期间的又一讨论热点,十二五开局之年汽车业的瞩目焦点。